印度电影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11|回复: 0

印度音乐传奇人物拉维·香卡(Ravi·Shankar)生平

 关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0-21 21: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拉维·香卡(Ravi Shankar 1920.04.07——2012.12.11)最令世人景仰的印度音乐的伟大使者、印度古典音乐教父、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甲壳虫乐队著名吉他手乔治·哈里森的恩师、爵士红伶诺拉·琼斯的父亲”,而这并非他的真正光环。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他就被世人奉为一代西塔尔琴大师、印度音乐和文化的伟大使者以及不朽的世界音乐家,在弹奏西塔尔琴这种印度最传统最复杂的拥有最神秘音韵的乐器功力上,世人更无出其右。


个人简介
  拉维·香卡(Ravi Shankar)——甲壳虫乐队著名吉他手乔治·哈里森的恩师,当代爵士红伶诺拉·琼斯的父亲——1920年出生于印度东北部城市Varanaci(旧称Benaras)的一个婆罗门教家庭,其兄乌代·香卡(Uday Shankar)是印度著名舞蹈家。拉维10岁时便随印度舞蹈团赴西方演出,在此过程中接触西方音乐,此后,师从印度著名演奏家,作曲家,古鲁(guru,印度教宗教大师)阿拉乌丁汗(Ustad Al-laudin Khan)学习印度古典音乐。20世纪40年代拉维开始了演奏生涯,1949-1956年,他主持了全印广播电台乐队,并进行了大量的创作,1956年后,拉维开始在欧美各国巡演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其间他还在洛杉矶建立了一所印度音乐学校。古老而神秘的印度音乐通过拉维的介绍进入了欧美寻常百姓家。1960年,甲壳虫乐队邀请拉维同台演出,此后,西方的摇滚一代借鉴其独特的西塔尔琴演奏技巧使吉他演奏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拉维的西塔尔琴演奏是继承了传统演奏技巧基础上的大胆创新,是他使西塔尔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再次焕发青春。2012年12月11日,印度音乐界的传奇人物拉维·香卡在美国加州去世,享年92岁。
  拉维·香卡音乐之路
  活在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范围内的荣誉后,便成为印度音乐和文化的使者。但是只有少数听众能领会这位现代81岁高龄音乐家作品的丰富内涵。拉维·香卡在音乐上的天赋早在他少年时期便已经显现出来,那时他已登上了世界舞台,从纽约的卡内基大厅到巴黎的Champs-Elysees大戏院,他在个个优德的剧团中担任舞者和乐师。这一家族当时就已经赢得了包括俄国芭蕾舞家安娜·帕夫洛娃和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等在内的伟大艺术家们的赞赏和钦佩。拉维·香卡和他的家族当时在欧洲和美国长期居住,使得他们渐渐熟知了杰西卡·海飞兹、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帕布罗·卡萨尔斯、艾灵顿公爵、路易斯·阿姆斯壮和卡布·卡洛威等明星。
  也许因为较早受艺术的熏陶,加上拉维·香卡超凡的音乐才华、不倦的学习热情和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使Panditji(“尊敬的大师“,拉维·香卡常被这样尊称)成为一位卓越的音乐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音乐探索家。随着他在Woodstock和Monterey音乐节上的一系列亮相,以及他和披头士(尤其是和乔治·哈里森)的合作,无数音乐人将拉维·香卡视为欧美艺人之外放眼世界音乐的一个接触代表。毫无疑问,香客将北印度的古典音乐待到了很多根本没有接触过次种音乐的人耳中,他也运用其非凡的音乐天才和名望将世界各地看似毫无关联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将旋律和节奏作为原材料,香卡在音乐厅稀薄的空气与日常生活之间为人们搭了一座桥。他将音乐中的形式和影响大而化之,用实验性的成分来表达和描绘世上最普遍最强烈的人类情感――快乐、渴望、忧愁、奉献、希望和爱。
  香卡的三个最具影响力的有跨文化性质的音乐作品都是在独立音乐厂牌下录制的:1978年的《在克里姆林宫》、1990年他和著名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合作的《通道》以及由他的好友兼学生乔治·哈里森合作录制的《身与心》。受录音技术发展的启发,香卡在Tanamana(《身与心》)这张唱片中,将北印度古乐器西塔尔琴、像琵琶模样的萨罗达琴以及塔布拉手鼓还有其它南印度乐器结合在一起,配合着由合成器与键盘带来电子音乐元素,创作了与他其它唱片一样成功的作品。这张唱片由他与他的好友兼学生乔治·哈里森合作录制,后者负责演奏电竖琴和合成器。香卡的弟妹垃克希米·香卡――印度最优秀最受欢迎的歌手,用自己天籁般的嗓音助香卡一臂之力。他的小儿子舒布霍也在这张唱片中献唱并弹奏西塔尔琴。
  拉维·香卡获得的荣誉
  他身上有太多光环:印度音乐的伟大使者,印度古典音乐教父,西塔尔琴大师,甲壳虫乐队吉他手乔治·哈里森的恩师,三次获得格莱美奖、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提名,他还是印度上院议员、慈善家、作家……
  香卡先后三次荣获格莱美奖,为电影《圣雄甘地》配乐获奥斯卡提名,还获得印度国家勋章、威尼斯电影节特别奖、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法国“最高平民奖”、英国“荣誉爵士”等,并拥有15个荣誉博士学位。
  作品简介
  拉维·香卡作品
  印度音乐之圣拉维·香卡桥(Bridge--The Best Of Ravi Shankar)
  歌手:拉维·香卡...
  语言:拉丁
  唱片公司:星外星唱片
  发行时间:2004-01-01
  简介:最令世人景仰的印度音乐的伟大使者,印度古典音乐教父,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三张最伟大音乐作品的精选。本专辑即是这一位西塔尔琴大师最伟大的三张专辑之最佳精选,是他音乐精华的浓缩。专辑中他与包括乔治·哈里森在内的一大批可谓20世纪顶尖世界音乐家一起,为人们带来了西塔尔琴、萨罗达琴等来自神秘印度的最具神韵之乐器的美妙听觉体验,尽现西塔尔琴之魔力、印度音乐之神髓。听后感:印度风格是一种特有的神秘,从中可以感受到宗教气氛的浓密……也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维·香卡个人作品
  著作:《我的音乐,我的生活》(My Life My Music),1968年在美国洛杉矶出版。主要是为西方普通读者而写的一本英文版书籍,以拉维-香卡音乐经历为线索,同时将印度音乐知识贯穿其中。《拉格与情感》(Raga Anurag),1978年由音乐表演艺术研究院(RIMPA)出版,是一本用孟加拉语撰写的书籍。书中序言部分是记者桑卡尔拉勒录音采访香卡的记录。针对音乐专业的读者,香卡讲述了西塔尔琴以及印度传统音乐的发展,在较深层次上探讨了印度音乐和音乐家。《学习印度音乐》(Learn India Music),1979年美国出版。这是一本配有三盘磁带的书籍,作者以一种系统的方法讲授如何学习印度音乐,改变了印度音乐史以口头传授的这一古老方式,用书面文字和演奏实例的音响取而代之,这是印度艺术教育领域中的新发展。
  拉维·香卡自传性电影:
  《拉格》(Rage),1968年美国拍摄。
  《拉维·香卡肖像》(Ravi Shankar In Por-trait),2000年英国BBC拍摄。
  《拉维·香卡在两个世界之间》(Ravi Shankar:between Two World),2000年美国和法国拍摄。
  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7年间他出版的具代表性的CD包括:《Menuhin Meets Shankar》(东西方相遇之一,1966)《West Meets East》(东西方相遇之二,1967)《West Meets East》(东西方相遇之三,1976)《concer to for Sitar and Orchestra No.1》(西塔尔第一协奏曲,1971)
  《concer to for Sitar and Orchestra No.2》(西塔尔第二协奏曲,1982)
  《Ravi Shankarin Krem lin》(1988)
  《sitar》[Oriental](1989)
  《Passages》(1991)
  《Bridges》(2001)
拉维·香卡个人评价
  拉维·香卡的音乐是集民族性、传统性与融合性为一体的音乐。在半个多世纪的世界巡回演艺生涯中,他不仅把印度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渗透于自己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之中,而且还把印度传统音乐推向了世界。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公开表示:“年轻的拉维·香卡正在做一件好事,他作为‘文化大使’通过音乐向西方展现印度。”时至今日,他虽已年近九旬高龄,但仍然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他是印度音乐杰出的继承者、阐释者、传播者。
  作为学生,他在自己父亲般的恩师印度著名音乐家阿拉乌汀·汗的倾心教导下,度过了七年的“学徒生涯”。老师所给予他的无数教诲,让他终身难忘。以他自己在电影《拉格》(1968年)中所说:“在我们音乐的世界里,永远不能说已完成了学习,因为向老师学习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作为演奏家,他以自己卓越的演出实践,使西塔尔琴这一古老的印度乐器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精湛的演技、高度的修养和完全投入音乐的精神使观众为之倾倒。他是世界音乐舞台上最伟大的演奏家之一。
  作为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多种体裁。包括民族器乐、舞蹈、电影、爱国歌曲,以及用印度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合作的音乐等。在他创作的背后,包含着他对传统古典音乐所积蕴的深厚造诣,体现出他在西方文化影响下进行文化融合的创新探索。他的音乐不失印度音乐的传统性、民族性和纯洁性,他是世界音乐最卓越的实践者之一。
  作为教育家,他努力地教授印度音乐。20世纪60年代起,他先后在孟买和洛杉矶创办自己的学校——金纳拉(Kinnara)音乐学校。他是一个具有幽默感、亲切而有热情的老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他无拘无束,和蔼体贴,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是学生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他是印度最优秀的“古儒”(Guru,印度对老师的称谓)之一。
  作为音乐家,香卡出版了大量的唱片、磁带、CD、VCD等,1968年和2000年两次拍摄自传体电影《拉格》和《拉维·香卡在两个世界之间》。英国BBC于世纪之交的2000年特别推出一套《拉维·香卡肖像》,这些无疑都是世界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珍贵的史料。
  作为成功者,拉维·香卡获得了无数的奖项与荣誉。20世纪50年代为电影《椅子的故事》制作的音乐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特别奖。60年代,由于他对印度音乐和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印度总统奖”,他和梅纽因合作的唱片《东西方相遇》获格莱美音乐奖。70年代,他的专辑《为孟加拉国人举行的音乐会》荣获“金碟奖”。80年代,为电影《圣雄甘地》配乐荣获奥斯卡提名;为电影《卡布里瓦拉》(Kabuliwala)配乐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1986至1992年他成为印度国会上议院成员。90年代,在新德里荣获“自由精神奖”;在瑞典获“地球大使”水晶奖。在20世纪中,他前后荣获14个荣誉博士学位。进入21世纪以来,他再获法国“最高平民奖”、英国“荣誉爵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艺术博士,2002年他第三次获格莱美音乐金碟奖。他是最成功的印度音乐家之一。
  作为普通人,他是一个诚实、智慧、有思想、幽默、有灵感并乐观的传奇式人物。他的女儿安努什卡在自己的书中写到:“爸爸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天才、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慈善家……面对这些他总是那么的不以为然,这正是他最伟大的品质之所在。”
  从1930年至2005年,拉维·香卡举办了近千场的音乐会,参加了不计其数的世界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与东西方的音乐家共同创作、表演、研讨、沟通,架起世界音乐交流之桥梁。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拉维,香卡的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不仅让人们更加认识印度音乐、认识拉维·香卡,而且对如何保持中国的传统音乐、如何在世界上进一步弘扬中国音乐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心捐款 +8 收起 理由
zxr000000 + 8 完整的介绍,相当好,感谢您!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印度电影论坛

GMT+8, 2024-5-3 23:53 , Processed in 0.2483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